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指点迷津----访我校十佳优秀教师周光来
有那么一群人,像园丁,播下每一粒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结出硕大、饱满、甜美的果实;有那么一群人,像一支支蜡烛,虽然细弱,但用自己的光亮,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有那么一群人,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周光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播撒种子的园丁,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用行动来诠释“教师”这个名词。在广大学子的求学路上,他以父母般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指明方向,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赢在起点 重在规划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规划。”周老师深知人生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学生开学第一次晚点名的课上,他就让学生想好大学及以后的人生规划并用纸写下来交给自己,他告诉学生:“你们可以在毕业以后乃至十年或是二十年以后来找我取回你们的规划,看自己是否实现现在的愿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老师拿出了学生所写的规划,他指着纸上面落款的时间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大二的时候交的,这是等到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又让他们写了一次自己的人生规划,其中有的人做了一些调整,第一次写的规划也都还在我这里。”
作为一名班主任,周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从大一开始,在每周晚点名的时候,他总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能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机会的话就参加各种组织和社团,大学就要从各方面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正是因为周老师的指引,所以,当时他所带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组织或是社团里工作任职。
赢在起点,重在规划,当他的学生沉浸在高考之后的松懈状态中时,是周老师及时让学生对大学生活做好规划,以至他们在大学一开始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而不是漫无目标地前行。
无微不至 诲人不倦
在大学里面,很多学生会感受到与老师的距离,然而周老师却很喜欢与学生交流,“只有经常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动态,只有经常与学生交流,我的心才会觉得年轻了不少。”周老师如是说。
周老师对于学生的关心,深入到了生活中很小的一些事情。“大一时有早自习,一些学生喜欢睡觉睡过头迟到,我就每天早上到他们寝室去叫他们,这样持续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当时就告诉他们,一般一个习惯的形成只需要15天,如果15天以后你还是迟到,那你就没有救了,我也就不会管你了”周老师微笑着说到。
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女生,“因为她对专业不感兴趣,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很不好,每个学期都挂科,而且有的科目补考也没有过,我找她谈了很多次,了解到她喜欢文学,交际能力很强,然而大一的时候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以至成绩不好。我当时就告诉她,现在既然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就努力把自己的学位证与毕业证拿到,然后再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只有这样,才能不至让自己大学的时间荒废,为以后人生道路打下基础。到最后,她还是通过了毕业补课拿到了学位证,现在在人事局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为学生选定最佳火车乘车路线,为学生找假期兼职岗位……
周老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关心学生,无微不至,含辛茹苦。
潜心教学 勇于创新
如今,周老师除了要担任11级和09级共4个班的班主任,还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和学生就业工作。对于新的工作,周老师表示,“一定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谈及刚新接手的4个班的情况时,他告诉记者,11级的学生还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但是09级的学生已经在外地实习去了,情况有些棘手,很多学生现在考研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情绪波动有些大,周老师便一个一个打电话了解情况。当他知道有部分学生准备继续考研时,他给出自己的建议,即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然后再筹备考研,这样既能不花家里的钱,也能有锻炼的机会,为将来的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11级新生,他准备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不再是任何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提升综合素质。
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万物,一切为学生考虑,这便是周光来老师。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如良师,似益友,在育人教学的道路上为无数学子指点迷津,指引方向。(责任编辑: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