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孩扎根农村:像道彩虹架在两校间
恩施新闻网 http://www.enshi.cn 2009年03月21日10:55 |
阅读提示: 目前,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一直非常薄弱。有的地方,一个代课老师要代所有的科目,英语老师更是缺乏。而且,老师年龄都偏向老龄化,很多都是临近退休人员。 年轻人受不了基层的苦,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工作,有些支教大学生也待不了多久就走。但是,在恩施市盛家坝乡,有一个80后的年轻姑娘——来自武汉市、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盛杰老师。她扎根最底层的农村小学,同时为两所学校教授英语课程。 3月18日,我们来到恩施市盛家坝乡,见到了盛杰。虽然来自大城市,但在她的身上,并没有那些同龄人身上具有的那种娇气和傲气,从她那充满笑意和略显稚嫩的脸上,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亲切、谦和的老师形象。她身上那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带给我们很多感动。 见习记者 吕丹 实习生 黄敏 教师梦在大学里萌 到湖北民族学院报到的那天,是盛杰第一次到恩施,独自一人从武汉坐了16个多小时的汽车。那个时候,她只记得一上车就睡觉,一觉醒来,就看到天上的星星那么大、那么亮,她从来没有看到这么漂亮的星星。窗外绵延起伏的山,特别震撼。云海中,就像是在雾里穿行一般,感觉很美妙。那一次的长途跋涉,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盛杰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山,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上大学。但是,性格沉稳的她相信:不管在哪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盛杰是一个标准的优等生,大学4年,她的专业知识过硬,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从那时起,盛杰就立志做一名教师。可是,由于大学学费贷款问题,毕业后的她失去了马上报考事业单位的机会。在几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盛杰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教师梦,她决定继续为这个梦想努力。 2008年,她终于在事业单位招考中如愿考上恩施市教育局。当时的盛杰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安排到那么偏远的农村工作。在恩施待了4年,她想,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周边的环境应该差不多。没有太多的顾忌和疑问,当通知她上班的时候,她高高兴兴地再次来到恩施。 一人教两校学生英语 盛杰被分到恩施市盛家坝乡,一个她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到盛家坝中心学校报到那天,汽车载着她在乡村公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一下车,盛杰就吐了,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只得在路边休息了很久才继续走。 中心学校领导告诉盛杰,给她安排的是安乐屯和麻茶沟两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盛杰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会是两个学校?这怎么教?原来,这两个学校都缺英语老师,只能靠其他科目的老师代课,但毕竟不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情况后,年轻气盛的盛杰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个挑战,马上答应了。 之后的日子里,盛杰每周一至周三上午在安乐屯小学,周三下午至周五到相距五公里的麻茶沟小学,每个星期这样来回跑。 摆在盛杰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农村学生几乎没有英语基础。还记得第一次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刚进课堂的时候,她问孩子们一些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可大家脸上都是呆呆的表情,盛杰只好从最简单的音标、单词开始讲起。下课后,她问孩子们为什么以前没有学习英语,孩子们说,以前没有英语老师,偶尔会有一两个支教老师到这里体验生活,但是,没教几天就走了。学校实在没有办法,就用光碟教学。这样断断续续,学生们既没有学到东西,连对英语的兴趣也没有了。 城里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了,而这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居然认不了几个单词,发音也很不标准。 盛杰当时就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她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帮助学生们尽快把课程补上?她马上制订计划,开始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和加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比如给他们打好音标的基础,学会通过音标自己认单词;背书必须一个个在她那里过关,而不是安排小组长负责;上课的时候讲一些有趣味的知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等。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培养,现在,两所小学的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坚持朗诵课文。学校为住读的学生设有晚自习,但由于英语不是主科,没有专门安排英语晚自习。盛杰常常在没有老师去的晚自习上给学生们讲解练习题。 校长看到大家对英语的兴趣日益浓厚,盛老师又如此负责,便特意调出一节晚自习来上英语课。上学期期末考试,每个年级的英语成绩都比期中考试提高很多。说到这些,盛杰脸上露出一丝骄傲的神情。 盛杰经常会布置英语听写,孩子们不舍得专门买英语练习本,而是将用过的纸翻过来写在背面。盛杰自己掏钱买来本子,听写时就每人发一页,可是她发现有的学生每次都把纸撕得小小的再写,为了能多用几次。看到那些小小的听写纸,盛杰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盛杰性格很开朗,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操场上常能看见她的身影。由于个子比较娇小,有时学生也会跟她开玩笑:“盛老师,你有没有一米五啊,快长高一点哦!”“ 虽然我跟他们关系很好,但是我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盛杰说,有时会向学生请教怎么折纸青蛙,但是如果有学生上课的时候玩折纸,她还是会不留情面地直接没收。 “盛老师来了,我要背书,快点排队!”中午的时候,盛老师正好从安乐屯小学来到她工作的第二站——麻茶沟小学。孩子们看到盛老师来了,本来是吃午饭的时间,大家都放下了手上的碗筷,赶紧跑到教室取书,争着在老师面前背起书来。“回去吃饭,吃完再来背!”看着孩子们抢着背书的模样,盛老师的笑脸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美。 说起盛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赞不绝口:肯吃苦、负责任、教学水平高、学生都喜欢她……盛杰一师教两校的故事在整个盛家坝被传为佳话,这个年轻的身影仿佛是一道绚丽的彩虹,架在两所学校之间,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斑斓的色彩。 同学不理解男友很心疼 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在大城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的进外企,有的当翻译。大家对盛杰的选择都表示不理解和觉得遗憾,觉得在农村教小学实在是太屈才了,优秀的她本可以到更优越的地方工作。但是,盛杰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她说,不管在哪里,老师都是她最喜爱的职业,而农村是最需要英语教师的地方,能够带给农村学生知识,是最快乐的事情。 她曾经也想过家里人辛苦供自己读书,无非是想要以后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为了这,她也试图在企业上班,但是,她很不适应企业里的生活,心里也始终放不下心中的教师梦。 盛杰到偏远农村工作,家里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支持。男友在恩施城区上班,每周只有周末两人才能见面。听到盛杰讲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男友特别心疼,每次都买很多零食给她带去。虽然也希望盛杰能够到市区找份工作,但看到她讲起学生们时脸上自豪的样子,男友也把心疼化作了默默的支持。 “武汉的朋友们都说我到恩施工作是为爱走天涯,可是没想到一下子走了这么远。”盛杰笑着说,这个武汉姑娘如今说得一口地地道道的恩施话。虽然对男友和家人有些愧疚,但自己实在太热爱这份工作,对于不能常陪在他们身边,盛杰只希望他们能理解,也非常感谢他们能做自己坚强的后盾。 条件再苦也快乐 在农村工作,肯定有很多不便的地方。盛杰的宿舍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房子,她以前根本没住过这样的房子。白天进去屋里都是黑漆漆的,就算开了节能灯,也只是勉强能看清亮光。 夏天很热,没有空调,打开窗子又会有很多虫子飞进来,盛杰最害怕的就是小虫子,一开始她总是睡不踏实,担心虫子会飞到脸上,便用被子捂住脸,一觉醒来,满头大汗。晚上在办公室备完课后走回宿舍的路没有路灯,黑暗中摇曳的树枝也让盛杰害怕了好一阵子。 和大部分年轻女孩一样,盛杰喜欢看电影、吃零食,可这些简单的事情在农村却成了奢望。在这里,她的业余生活很单调、枯燥,每天放学后,除了备课,唯一的休闲活动就是偶尔和其他老师到附近村民家串门。 这些都只是她艰苦生活里的一些小例子,盛杰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委屈,因为心中有一个梦一直支持着她,那就是能让两个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尽快提高,至少要把与城里学生的差距缩到最小,说远一点,就是想改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教两个学校的学生,是不是可以拿两份工资呢?盛杰说并没有,自己拿的只是最基本的工资,一个月一千元左右。农村教师的待遇当然比不上城里,但是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对课程的热爱、成绩的快速提高,那种满足感和充实感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不是很喜欢逛街购物,平时开销不大,这钱够我买零食吃了。”盛杰露出调皮的笑容。 盛杰说,希望有教师梦的大学生,不要只看沿海的高工资,看看偏远的农村,这里更需要你们,在这里同样可以实现梦想。 为穷苦农村做贡献的雄心壮志谁都有,但是年轻的盛杰却正在用行动实现。 来源:恩施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