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访经济与管理学院老师冉瑞恩
冉瑞恩,男,1979年出生于湖北利川,硕士研究生。现从业于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讲《金融学》、《经济法》、《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等课程。著有《“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我国粮食安全的供求分析》、《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研究》等学术论文。
从小立志,穷且益坚
奥尔珂德说:“心因饱经磨难而愈温厚,眼因多流泪水而愈清明。”当笔者问及冉老师的童年时,他的神色略带几分凝重,却又不失坦然。他说:“我的童年谈不上什么丰富多彩,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我却过早地体会到世事的艰辛。”
出生于贫瘠的农村,冉老师在田间地头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生活。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童年的快乐,成长的重担就压上了他的肩头,“我真正懂事是在初一那年,当我每次回家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心总被深深地触痛,却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那种心情,是旁人无从体会的。”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地回忆。彼时起他明白了,对于农村学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烈日下父母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成为他发愤学习的强大动力。
从他淡然却又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不甘安于现状的小男孩,全力以赴地想要地谱写出一曲壮丽的人生乐章。
力学笃行,博学约取
正所谓“有心人,天不负”,2002年夏,冉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南民族大学录取,完成了一场“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蜕变。大学的春天阳光明媚,弥漫着迷人的气息,同学们成群结队出去游玩,而人群中却鲜有冉老师的身影。很多人认为大学是享乐的天堂,他们尽情疯狂,尽情享受着美好的青春岁月。而在这样“闲暇”的时光里, 冉老师的生活依然是单调的,他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在平凡的简单里忘我地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快乐。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一一年获得的奖学金足以支付其大学四年的学费。收获知识的同时,他也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然而,因为来自教育资源贫乏的山区,很多方面比不上城里的同学,尤其是英语,一度成为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冉老师深知与别人的差距,刚进大学就着手准备英语四级考试。每天清晨,他第一个起床,一路小跑到湖边大声地背诵英文,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而当他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幸运之神却没有眷顾于他。短暂的失意过后,他坚信生命的激流已经涌到了万丈峭壁之上,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催生出壮丽的瀑布。
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起落沉浮,他逐渐学会等闲视之:“人活着没有必要钻牛角尖,对待任何事情要学会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生活,方能知足常乐。”
脚踏实地,诲人不倦
研究生毕业后,冉老师义无反顾地回到湖北民族学院,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一名老师扎根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的心中充满了热爱。他用辛劳的汗水和闪光的智慧,把一个又一个45分钟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冉老师的《经济法》可谓声名远播,很多非本专业的学生都慕名前来旁听,每堂课教室里都虚无坐席。课堂上大家积极跟着老师思考,双方不时展开互动与交流。“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我感到很自豪!”冉老师欣慰地说。
冉老师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他的学生们勤学好问。学生向他请教的问题,不论巨细,他都一一作答。哪怕是涉及自身专业以外的知识,他也虚心请教相关老师,并查阅资料,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说:“能力可以培养,要改变态度却非一日之功。我希望在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自己做事的态度影响到我的学生。希望他们明白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冉老师说:“我并不要求我的学生都能够飞黄腾达,只要永葆积极向上的心,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平平安安地一路走下去,仅此而已。”
冰心玉壶,执子之手
谈及亲人,冉老师若有所思,一个动人的故事便娓娓道来:2006年,冉老师爱人邓浩来到湖北民族学院任教,而当时的他还是在读研究生。“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她毅然等了我三年,我无法承诺太多,更没有物质上的保证。这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来说要承受的太多。所以现在,我没有理由不去珍惜这份等待。”冉老师说这句话时,眼里流露出满满的柔情,嘴角扬起了幸福的微笑。
一座山,隔不了两地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心相依。三年,很长,长的是两人的爱情是否能经历漫长的等待;三年,也很短,短的是在彼此的鼓励下,奋斗的岁月将转瞬即逝,幻化成永恒。而如今,冉老师和他的爱人携手,双双扎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地抛洒青春和汗水。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李大钊这样说,而冉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回望来时的路,想必冉老师心底充满了暖暖的感动,为他自己,为亲人,也为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的努力而深深动容。(责任编辑 向芬芬 见习编辑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