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筑梦人生----访我校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陈龙菊
“稍等一下,我先去洗个手。”采访陈老师时,她刚上完实验课,纯白的医师袍、和蔼的态度,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人,使我的紧张与担忧烟消云散,放松心情地与她交谈。
“那个时候,我是村里唯一的复读生,彷徨无奈但义无反顾。”
陈老师的复读,不可谓不是一场意外。1991年的夏天,对陈老师来说是幸福的,这位农村姑娘,在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下,她顺利参加完高考,三年如一日的勤勉终会得到好的回报,大学之梦离她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她竟然被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这个消息对她犹如晴天霹雳,正如自己辛勤耕耘的硕果遭遇了风霜的侵袭,颗粒无收。该怎么去面对过去奋斗的岁月?该怎么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当时真的好绝望,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世界抛弃了一样,找不到释放自己内心憋屈的地方。”陈老师说道,对于一个家境不好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力气也没有能力去讨伐现实的不公,她几乎走到了绝路。如此想来,大学就似乎真的与她无缘了。还好有亲人的支持,倔强爱学的她最终选择了复读,给自己一次重新改变人生的机会,这是她当初给自己唯一值得慰藉的“镇定剂”。
在复读的岁月里,陈老师更加努力用功地学习了,复读的那一年似乎没有“周末”一说,她通常所做的,就是一个人独自坐在教室里学习,有时候晚上学习到很晚才睡,最值得记忆和怀念的莫过于半夜醒来的时候手里还攒着一本书。时光飞逝,一年的心血最终换来了那一份沉甸甸的成功,她如愿以偿地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一刻来的太不容易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真应该感谢那位顶替我的人,如果不是她当年冒充我进了大学,也就不会去从事我所爱的医学事业了。”陈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事无巨细,在成长路上,一点小事都是不容忽视的,细节决定成败,学医更是如此,一点粗心都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大学时光很唯美,但是陈老师一直秉承那一份纯朴、勤奋和善良的品性,在每年的奖学金评选中,她都是全额奖学金的获得者,以至于当时的授课老师都认识她,一时成了班级乃至院系里的名人。最后,她凭着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才能于1997年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原勋阳医学院)后留校任教。留校后的她怀着对医学的热爱,并不满足于当前所取得的成绩,在原本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毅然决定攻读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学位,给自己定下一个更大的目标,也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一个新的起点。她还为我们讲述了考研期间的一个小故事:就在论文答辩的前一天,陈老师发现自己的答辩论文标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可是会影响答辩成绩的呀!”陈老师如是说,于是一夜未眠的她又选择重新整理材料,重新手写着上万字的论文,最终凭着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获得了中山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学位。
“生命是需要相互支撑的,一个人的生活中并不需要多少丰功伟绩,只需投入一小部分时间在自己最重要的人身上,那么身边的一切便会和谐美满。”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繁忙,对孩子和父母,陈老师总是心怀歉意,觉得自己没有好好陪他们,百善孝为先,她总由于自己忙于手头的工作而忽略了亲人而自责。实际上,陈老师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她不惜放弃优越的发展条件,从地理位置优越的十堰来到地处大山的恩施,每天例行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回到家里陪孩子玩耍,以至于我们在向陈老师要照片时,她诙谐幽默地说:“我现在都快成摄影师了,相册里的照片全是孩子的,自己的照片很少。”身为人母,陈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有心的人儿在爱的海洋里怎么也填不满那颗真挚的心。谈及未来的打算时,陈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医学知识更新太快了,尤其是在科研方面,就更要努力了。”
未来的路还很长,梦似乎也随之渐长。而陈老师给自己的梦想插上了翅膀,飞往成功的殿堂。(责任编辑:钟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