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智慧团建

青年信箱

|人物通讯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栏目

>

人物通讯

>

正文

>

专访十佳共青团员(二)——佟兆岁

来源:    日期:2023-10-11 07:15:13  点击:

佟兆岁,女,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二在读学生,现任研究生团总支社工与素拓部部长,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团支部纪检委员。荣获2022-2023学年度“十佳共青团员”称号。

寄怀民族艺术 不断深耕的民大人

在艺术领域里不懈探索,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作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佟兆岁主要研究传统工艺转型发展与当今社会语境下的全新融合。在研究生阶段,她坚定走学术科研的道路,围绕“民间工艺文化资源资本化”“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国家级项目研究。同时她关注学科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并发表多篇独作论文与数篇参会论文,创新成果丰富。

非遗传统文化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与经验智慧,如今民间工艺的赋能与再造是传统文化再创新的发展趋势。佟兆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与实践项目,从土家织锦、恩施傩面、思南花烛等民间手工艺的个案研究,到地域性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思考,最终都是为了使民间传统工艺展现新价值、焕发新生机,让更多人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美学,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感知与提高判断能力增强人们内心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佟兆岁个人生活照

躬身实践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社科作为一门自省的学科,推动佟兆岁从现实出发,不断思考、分析与修正。她深知人文社科应从实践中来,再落实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体悟、感知和总结经验。从自身出发,她提到“我的研究方向是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从理论体系的构建到田野调查,研究也正好为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机会。”佟兆岁坚持学以致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她将每一次经历都看做人生必修课。疫情期间,她作为防控志愿者多次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现今她校内外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300多小时。

此外,自2021年9月起她多次参加田野调查活动,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她跟随队伍,足迹遍布恩施州内、湖南龙山、贵州贵阳、铜仁文化产业园以及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等标志性文化产业发展现象级城市,她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佟兆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右一)

回头看 岁岁年年人不同

2021年的夏天,佟兆岁来我校进行研究生复试,那是她与我校第一次相遇。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现如今佟兆岁已经研二,相信在前行路上她会以最好的姿态遇见更好的自己。她深知青年的光与热要靠行动焕发,要以奋斗来定义人生的价值,并在奔跑中抵达新的远方。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学习上,她坚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持续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汲取新知识。在成长路上,她与友人同行,做有意义的事,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读研路上佟兆岁谨遵导师教诲,从一句话、一件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起导师她心怀感恩,是导师的谆谆教诲为她拨开学术的迷雾,如果没有导师一直以来的指导与帮助,自己早已迷失方向,感谢导师在关键时候及时提点、拨云见日。

佟兆岁参加研究生代表大会(二排左三)

佟兆岁努力感悟时代脉搏,将自己的专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并朝着做一名有温度、有韧度、有深度的人文社科研究者方向不懈努力。她勉励学弟学妹们首先从自身热爱出发,挖掘兴趣点,在所选领域中不断探索,提升自我,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保持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做细做实,笃志前行,虽远亦必达。其次,如果学有余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升自身能力并拓宽知识层面。

心至苍穹处,目近星河远。砥砺前行、未来可期,相信她将继续开拓前路、突破界限,刻画出一幅美丽的大学生活画卷,为热爱拼搏,为自己加冕。(记者 郑玉娇 编辑 廖璐瑶 责任编辑 张敏 审核 向驰)

注:佟兆岁获得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2022-2023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21至2023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2022年疫情防控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2023年获得“三星级志愿者”称号;获得2022-2023年度“优秀研究生”称号;获得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铜奖;2022年“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校一等奖;发表独作论文《物与人观:非遗思南花烛与思南人的生命历程》,中国民族博览2022(09);《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实践研究》,产业创新研究2023(08);参会论文《“物”视角下恩施傩面具功能的三重嬗变》《赋能与再造: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实践路径》《艺术体验助力乡村振兴: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创新路径研究》《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参与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委项目鄂西南民居文化研究;担任“华中非遗”公众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