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

|教学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教学信息

>

| 正文

>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规划(2020-2022)

    2021-05-06 15:17:54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为契合湖北省一流专业点建设,对标落实体育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切实推进专业结构优化,继而重新构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体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相关意见》(教高〔2019〕8号)、《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暂行)》、《湖北民族大学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行动纲要(2019-2023)》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学院办学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专业建设成绩

1.构建品牌专业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是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最早建设的专业,该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收首届专科学生,于1999年正式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每届90人,招生对象面向全国;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近2000人。2004年,体育学院被确定为“湖北省少数民族运动项目训练基地”;2007年,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8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0年体育教育专业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2014年成为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全民健身科研基地;同年,建设湖北省全民健身“881项目”高脚竞速示范基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连续在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代表湖北省出赛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押加和民族健身操等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2019年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点。

2.着力提升学科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发展步伐加快。根据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突出本院办学特色,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积极创办研究生教育,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体育教育专业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品牌专业1门,校级优质课程3门,并以自身研究成果为基础,自编专业教材、参考教材和特色教材10余本。体育教育专业科研发展态势良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到账经费200余万元。

3.专业影响显著提升

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较好,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旺盛,每年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单招次数年均30次以上,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人才输出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恩施州内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有50%以上为我院毕业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有小学471所(学生264528人)、初中140所(学生130316人)、普通高中27所(学生64211人)、中职11所(29625人),有近一半的学校存在体育教师缺口,体育教育专业的跨越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缺,对于提升现有专业建设的软硬实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湖北省内各地市州武警、消防、公安等相关事业单位中也均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及成绩,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发展中体育教育专业仍然存在着短板。

1.学生实践经费严重不足。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实践,而专业学习实践机会的获得有赖于学生日常参与竞赛实践,但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中,对于学生日常参与实践环节的经费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振兴三大球”“校园足球”和“校园篮球”政策大力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日常的竞赛资源受制于经费问题而极为稀缺,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参与实践竞赛的经费保证应该是制约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

2.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教师负担过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中专任教师总量不足,部分体育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为其他专业教师或教辅人员,不仅影响了专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这也是体育教育专业“金课”“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

3.科研质量不高,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科研氛围浓郁,但在研究成果的积累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急需有意愿有水平有能力的科研带头人来为团队导航。

二、建设思路、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育理念,坚定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信念;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把提高质量作为本专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本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突出特色作为提升本专业竞争力的着力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努力在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开放办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突出本院办学特色,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积极创办研究生教育,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色的优势,坚持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研究并重,教学与训练紧密结合,快速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创造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力争形成以硕士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整合学科队伍,以教授为核心,副教授为主体,形成体育教育学科方向,获得体育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立足长远发展,整合资源,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省级一流专业为契机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成国家一流专业。

(三)重点任务

1.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体,坚持“科研领先、学训结合、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专业办学理念,多方向培养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所需要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才。在学习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主要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体育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文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理论、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学习,以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2022年,体育学院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大学生。

2.体育学院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生源分布情况合理,坚持保持稳定、均衡发展的原则,计划每年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90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体育学院计划在2020年—2022年期间在原有教师53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继续公开招录教师15名,有效充实师资力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拓宽就业途径,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除培养能承担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组织体育竞赛及体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还大胆创新,开拓就业市场,探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社会 紧密对接的途径。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为学生营造大胆“走出去”创业的氛围。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面向、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及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较熟练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知识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具有宽容理解、性格开朗、情绪乐观、顽强意志、努力拼博等现代教师职业特宽容理解、性格开朗、情绪乐观、顽强意志、努力拼博等现代教师职业特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并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学校体育管理与社会体育服务等工作。

(二)教学靠教师,教师靠名师。在行业、专业、省、市、校级等有关比赛活动、竞赛竞赛和教星评选活动中,积极鼓励教师参选,特别应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省厅组织的有关体育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有意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提升技能名师建设力度,培养1-2名校级名师和技能名师。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教学团队的群体优势。一门基础课程至少配备3-4名教师,同时建设一批适应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三)图书资料建设方面,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每年由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图书资料和订阅期刊杂志。在与恩施自治州教育系统下的中学签订实习协议的基础上,与各地中学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良好的实习条件。教学仪器设备争取更多的投入。实验开出率达100%;建好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进一步加强建设好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实验室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平台。

(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整合资源、加强项目集成与创新,制定本学院2020年—2022年期间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规划。2020年—2022年计划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和校级各1项、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质课程将达到10门。组建校级教学团队3个、建设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鼓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计划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校级项目6—8项。

(五)立足区域优势,发展专业民族特色。体育教育住哪也作为民族区域环境下的民族高校建设的体育类师范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建立健全民族特色,使专业发展与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融合,提升少数民族体育在本专业建设中的地位。相关举措:一是继续保持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与体育教育专业的高度契合,保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的建设;二是以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非遗进校园”,加强本专业学生对 “非遗”体育项目的学习与传承。

(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业软硬实力。一是构建本专业师范生“3(个人素质修养、师范道德修养和通识知识修养)+2(专业技术修养、理论知识修养)+1(实践能力修养)”模式;二是构建“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平台”,进一步加强本专业教学师资与一线优秀教师的沟通;三是加强专业硬件设施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力度。立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加强民族项目建设和传承,继续打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王牌;全面支持学生参加体育赛事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市州级业余赛事,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大学生体育赛事,政策保障学生课余运动队正常训练;紧紧围绕校园体育搭建实践平台,积极鼓励发展校园体育赛事,加强学生实践实习。

(八)加强实习实训,促进专业应用转型。加强本专业实习实训力度,通过师范生技能水平的锤炼和打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相关举措:一是扩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区域覆盖范围,以“立足恩施、辐射武陵、面向全国”为发展目标,在促进实习区域性发展的同时扩大实习生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师范生技能大比武”“名师导学1(专业教师)+1(校外导师)”等教学活动,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构建平台,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应用型发展;三是加强对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

四、任务进度时间安排


目标任务

完成时间

1

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拓展体育教育专业的民族特色。

2020-2022

2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围绕体育教育核心课程与其他学院合作探求教师培养机制,开展跨院开课、选课。

2021

3

持续加强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2021

4

查漏补缺,对标提质,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师范专业认证。

2020-2022

5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打造“金课”力争建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2020-2022

6

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新增博士2-3人。

2020-2022

7

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

2020-2022

8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力争每年立项教研项目1-2项

2020-2022

9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体育竞赛,力争实现社会普及化程度较高的项目的参赛常态化,并力争常设运动队。

2020-2022

10

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鼓励学生升学深造和职业资格技能提升

2020-2022

11

加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20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