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师资队伍
教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杨洪林

    发布时间:2025-04-28 13:33:30  点击:


 

    

杨洪林,男,土家族,出生于1980年12月,湖北咸丰人,博士,三级教授,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一、主讲课程

《历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二、学习、工作经历

1.2001年9月至2005年5月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2.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4.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人类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5.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研修

6.2005年7月至今在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2016年获评副教教授,2019年获评教授,2024年被聘为三级教授;2018年3月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2022年3月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23年8月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2024年5月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

三、发表论文

1.2025年,《明清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治理机制演进——以武陵地区卫所移民为考察中心》,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中文核心,CSSCI)

2.2024年,《民族地区精英返乡的政策空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2023年,《系统观念: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进路——对重庆市黔江区的调查与思考》,第一作者,《民族学刊》2023第9期(中文核心,CSSCI),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4年第6期全文转载

4.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乡村振兴的文化治理转向》,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5.2021年,《农民再组织化与乡村振兴——以贵州省Z县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建设的村治实践为例》,第一作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6.2020年,《年节献祭与过渡仪式土家族过年传统习俗的观察——以湖北省咸丰县青岗坝村为中心》,第一作者,《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7.2020年,《武陵地区历史上的族际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明清时期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中文核心,CSSCI)

8.2020年,《文化产业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城乡关系重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9.2020年,《恩施州乡村基础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效、面临问题及对策》,第一作者,《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0年第2期

10.2019年,《恩施州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现代性际遇及其思考》,第一作者,《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年第6期

11.2019年,《空间变迁与族际居住格局的演进——以武陵民族地区历史移民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1期(中文核心,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2019年,《苗族巴岱信仰的互嵌与交融》,《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13.2019年,《乡村振兴视野下城乡移民社会融入的文化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中文核心,CSSCI)

14.2018年,《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境遇与公共文化重塑——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考察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2018年,《织锦与武陵地区多民族历史文化互动》,第一作者,《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年02期

16.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的反思》,《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9期(中文核心,CSSCI)

17.2016年,《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第5期(中文核心,CSSCI扩)

18.2016年,《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困境与对策——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第一作者,《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中文核心,CSSCI扩)

19.2015年,《山地生态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研究——以鄂西南为中心》,《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中文核心,CSSCI)

20.2015年,《土家族古代饮食文化体系与阶层性特征》,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21.2014年,《武陵地区洞神信仰及其特征研究》,《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22.2014年,《论明清之交容美土司的对外策略》,第一作者,《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3.2014年,《论明末清初施州卫的政治选择及其历史影响》,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中文核心,CSSCI)

24.2014年,《家族建构过程中的认同与区分——以鄂西南谭氏为考察中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2期(中文核心,CSSCI扩)

25.2012年,《从国神到家神武陵地区伏波信仰变迁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

26.2011年,《乡村文化精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CSSCI)

27.2010年,《家族化土家族社会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调查——以鹤峰平山为例》,《前沿》2010年第9期

28.2010年,《论土家族家族认同的基础及表现形式——以鹤峰县平山村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中文核心,CSSCI扩)

29.2009年,《新农村建设中的文明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来凤县翔凤镇白羊坡村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中文核心,CSSCI扩)

30.2008年,《土司、土民视角下的容美改土归流》,《前沿》2008年第12期;

四、出版著作

1.2019年,《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 人民出版社,独著

2013年,《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独著。

五、主持项目

1.2024年,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项目恩施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10万元。

2.2024年,恩施州文旅局委托项目,“恩施州宋元山城防御体系文物专项调查与研究”,11.8万元。

3.2023年,中南民族大学委托项目,“湖北省‘三交'史料汇编·魏晋南北朝”,24万元。

4.2023年,恩施州民委委托项目,恩施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贡献与现实路径研究,39.88万元。

5.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武陵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路径研究(21XMZ089),20万元

6.2021年,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项目挖掘恩施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恩施红色旅游发展,9万元(2021-2022)

7.2020年,湖北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土家族文化互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研究(20ZD066)15万元(2020-2024)

8.2018年,来凤县政协委托项目<来凤历史与文化>编撰》,35万元(2018-2021)

9.2017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恩施州乡村基础教育与精准扶贫关系研究(2017-GMG-044),3万元(2017-2019)

10.2017年,湖北省民宗委项目: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10.8万元(2017-2019)

11.2016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病痛与治疗:土家族民间医学的人类学研究(2016M00003),8万元(2016-2017)

12.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容美土司改土归流与土民社会转型研究(15Y101)1万元(2015-2018)

13.2014年,恩施州政协委托项目:恩施文化简史编撰及出版,53.56万元(2014-2019)

14.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09@ZH013)子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恩施土家女儿会(YXZ2014008),8万元(2014-2017)

15.2014年,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湖北山地农耕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研究(ZBGX201413),2万元(2014-2015)

16.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005),15万元(2012-2018)

17.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1YJC850029),7万元(2011-2014)。

六、获得奖励

1.2022年10月,著作《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获湖北省政府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21年6月,调研报告《湖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