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7-26 14:12:15 点击:
为深入挖掘土家文化内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6月27日至30日,我校“百福非遗传承保护”调研实践队聚焦土家语、摆手舞等非遗项目,在恩施开展系列调研活动,探寻民族文化传承脉络。
实践队首站来到百福司镇民族小学,采访土家语特聘教师储永明和摆手舞教学老师彭金兰。交流中,两位老师详细介绍了土家语、摆手舞的传承现状,重点分析了传承人断层、推广受限等难题,帮助实践队清晰把握非遗保护面临的现实挑战。
实践队采访储永明老师
次日,实践队走进舍米湖村,对村委会书记彭南清进行专访。彭南清书记着重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并特别强调了舍米湖村的创新实践:通过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以“非遗进校园”培育年轻传承力量,借“青年进村调研”拓宽文化传播范围,让古老的摆手舞在与青春力量的互动中焕发新活力,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实践队采访彭成兵先生
最后,在县级非遗传承人彭成兵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摆手堂与舍米湖民族文化中心。彭成兵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摆手舞从日常民俗活动到特色文化名片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每逢大型聚会,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跳起摆手舞,即便遭遇洪水、历经灾后重建晒西泰广场的摆手舞表演也从未中断”,生动诠释出土家族同胞对非遗文化的执着坚守。
实践队与彭南清书记合照
通过此次沉浸式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土家非遗的独特魅力与传承挑战。队长杨冬兰表示:“土家语、摆手舞是承载民族记忆的‘活态基因’,我们不仅要做文化挖掘的先行者,更要当传承接力的主力军!”未来,团队将持续参与非遗保护行动,让土家文化等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牟宇凡 杨冬兰 雷小雨 编辑 姚婷语 责任编辑 何晶 审核 刘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