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九届艺术社会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湖北省宜恩县金源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社会中的艺术与手工艺”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艺术与手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与发展路径。
与会专家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石庆秘教授主持。
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石庆秘教授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洪林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教授分别致辞。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 杨洪林教授
杨洪林教授从学科角度阐述了艺术社会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呼吁学者们关注数字时代下传统手工艺的转型与创新。王廷信教授强调了艺术与手工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指出本次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廷信教授
本次论坛分为四个专题研讨,涵盖手工艺的本体论、艺术与社会机制、跨文化实践以及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传承等议题。
第一场主题是“手工艺的本体论与当代转型”。本组学者以手工艺在当代社会与科学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本体论、工具论、价值论等角度展开了理论思辨与学科回应,整场气氛热烈。主持人《澳门理工学报》编辑桑海串联并对每个发言人做了简要总结,清华大学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对本组所论内容及话题进行了精彩评议。
第二场主题为“艺术与社会机制”。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手工艺、绘画、民间艺术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艺术疗愈等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编辑王丁主持本场会议,中国人民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常培杰对发言人的讲演进行了精彩评议。
第三场主题是“跨文化与技艺实践”,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叶笛主持。学者发言聚焦艺术中的地理与时间、民俗研究范式变迁与当代实践、理论概念梳理其及当代意义、恩施乡民艺术实践等话题。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孟凡行对本组发言进行了精彩评议。
第四场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陆薇薇教授主持,会议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传承”。学者分别以田野调研为基础,讨论了手工艺所处原生环境的社会结构,手工艺在新环境下的传承与传播、对情感的呼吁及相关理论思考,乃至与手工艺相关的舞蹈表演、服装的景观化及其对“纯真”形式与文化内涵的僭越等问题。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季中扬教授对学者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评议。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熊亦冉副教授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卢文超教授
随后,中国艺术人类学艺术与社会研究学分会副秘书长、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熊亦冉副教授主持闭幕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认为本次会议举办成功,与会代表的讨论深入、发言精彩,希望学者能继续深入研究,持续关注学会动态,支持学会发展。闭幕会上卢文超还并宣布了下一次会议在南京举办。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石庆秘教授致闭幕辞,他从自己亲手实践手工艺、开展艺术创作的经历出发,阐释了研究者对社会中的艺术与手工艺“感知”“手作”的重要性;深切感知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深度和严谨,表达了对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精彩纷呈的学术成果分享而感动,对主办方的信任与支持、所有参会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胜利闭幕,期待下次再见。
撰稿:黄诗浩、高菲凡
摄影:杨丁聆、孔弈博
初审:黄波
终审:石庆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