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进校园之:恩施市第一高级中学蔡秀晶老师分享教学经验,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2025-05-06 14:52:422025年4月30日,恩施市第一高级中学资深英语教师蔡秀晶老师应邀走进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以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 为主题的精彩分享。此次讲座围绕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及学科育人实践展开,结合蔡老师31年一线教学经验,为未来教师们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教学思路。
一、深耕课堂设计,构建素养培育框架
(蔡老师进行案列分享)
蔡老师以 "长途旅行" 单元为例,详细解析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时设计。她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
1. 学习理解类活动:通过标题解读、整体阅读(skimming)和细节阅读(scanning),引导学生梳理旅行路线,识别语篇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的逻辑作用。例如,结合加拿大地图,让学生在文字与图像的对照中理解 "in time order" 的叙事结构,掌握 Vancouver→Lake Louise→Jasper 等地点的空间转换。
2. 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小组讨论 "乘火车旅行的利弊"" 是否愿意效仿文中旅程 ",引导学生从表层信息获取转向深层思考,总结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探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的人生意义,实现知识内化。
3. 迁移创新类活动:创设 "2026 年高中毕业旅行路线设计" 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篇标记词和描述性词汇(如 "picturesque 狮子关""poetic 清江画廊 "),制作路线展示并阐述交通选择理由。这一环节打通输入与输出链条,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创新思维。
二、贯穿教学评一体化,落实素养培养
蔡老师特别强调 "评价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贯穿全程的方向盘"。她以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环节为例,通过设问链引导学生反思:"能否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是否理解语篇标记词功能?""掌握了哪些描述性词汇?" 这种即时评价机制不仅检验学习效果,更推动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小组互评、课堂展示等多元评价方式,让 "教学评" 形成闭环,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三、互动答疑:从实践困惑到教学智慧
在交流环节,学生围绕 "课堂环节衔接流畅性"" 辩论活动价值导向 ""试卷讲评课素养渗透" 等问题积极提问。针对 "如何让活动过渡自然",蔡老师强调 "每一步设计应为下一步铺垫",建议通过导入素材(如加拿大风情歌曲、旅行视频)建立与主题的关联,用过渡语串联目标。谈及辩论活动评价时,她提出 "思维重逻辑,内容重导向" 原则,既要肯定批判性思维,也需引导正向价值观。
四、从教 31 载的肺腑之言:在实践中遇见成长
回顾职业生涯,蔡老师感慨从 "摸着石头过河" 到 "构建素养课堂" 的蜕变。她分享了在农村高中任教时的探索、市一中师徒结对的成长经历,强调 "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最后,她以单元引言 "Travel far enough, we meet ourselves" 寄语学生:"愿你们多读万卷书,多行万里路,在教书育人的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此次讲座既是一场教学经验的分享会,更是一次师范教育与中学实践的深度对话。蔡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鲜活的课堂案例和对教育的赤忱情怀,为英语师范学子种下了 "素养为本" 的教学理念种子,助力她们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深耕细作,静待花开。
(文字:曹丽君 图片:曹丽君 编辑:易红 审核: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