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学院新闻

>

  |   正文

>

问计高校谋人才培养方案,对话企业探产教融合新机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长三角开展人才培养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5-04-30  点击量: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为科学制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改革,2025年4月20日至26日,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先波教授带领各专业负责人赴长三角地区,对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及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鹰峰电子等3家领军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和专题调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陈坤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黄勇、信息安全专业负责人涂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谭林立、物理学专业负责人刘显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贺刚参加调研。通过“高校对标+企业问需”双线调研,为构建新工科育人新体系探明方向,找准着力点。


对标兄弟高校:锚定学科前沿重塑课程体系

调研组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项目制课程设计等核心议题,深度考察了长三角兄弟高校创新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

163A1

南京邮电大学调研

110BB

南京工程学院调研

1BC3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调研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嵌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模块,打造“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体系,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开发“智能电网故障诊断”等实践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气象大数据处理”为特色,构建贯穿四年的进阶式培养链,实现40%以上学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打破固有的专业设置模式,创新性的设立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专业,并对标工程认证开展专业建设。

11170

苏州科技大学调研

150F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调研

140E2

复旦大学调研

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学科竞赛真题转化为课程设计任务,三年斩获省级以上奖项百余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推行“双师双能”培养机制,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学期与行业导师驻校授课,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复旦大学是全国“新工科”建设的排头兵,发布了“复旦宣言”,计算机学院将专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进阶课程,而且学生还可以选择跨学科修读其他学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


问需产业:锁定技术升级人才缺口

企业调研聚焦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趋势。达闼机器人指出“云端协同”“多模态交互”趋势下,算法与硬件复合型人才紧缺;上海睿亚训强调工业软件国产化亟需智能制造建模与大数据分析能力;上海鹰峰电子提出新能源领域需掌握电力电子仿真及跨部门协作技能;紫金山实验室构建未来网络新生态。四家企业一致认为,“快速学习能力”“工程伦理”与“跨学科思维”是未来人才核心素养。

37CD354

鹰峰电子有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26E5AA2

上海睿亚训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调研

10191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调研

6F2128

紫金山实验室调研

此次调研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了学科专业与产业双重坐标,目前,学院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计划2025年6月完成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联合企业共建“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培育区域新工科人才高地。

(作者:陈坤燚  编辑:王洋  审核:孙先波  沈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