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718-8262020
  • 地址:湖北民族大学行政楼522室
  • 邮箱:hbmdfaghc@126.com
  •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专家学者热议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让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助力

          头戴VR眼镜,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费舒含进入了一个“架空”时空。

      严肃的评委,交头接耳的观众,都是逼真的3D情境。费舒含正在北外演讲虚拟仿真课的课堂上,体验真实演讲比赛中的每一处细节。

      作为2018年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唯一的试点高校,北外已进行了3年的探索实践。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单位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上,记者观察到,众多高校正在努力回答好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让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助力的新答卷。

      截至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开设了101种外语专业,其中有很多是非通用语种。教学资源匮乏、使用者少,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困难。

      “像斐济语、汤加语,这些语言在自己本国都没有一本字典,中国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北外教师杨莉芳介绍,借助已经建成的全球语言文化VR实验室,学生可以摆脱练习对象有限、对话情境缺乏的语言学习困境,不必和教师预约对话练习,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相当于有一个职业代理、经纪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完成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大幅度地提高效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

      除了技术的辅助功能之外,人工智能如何在更深层次推动知识创新、改革教师教学,引起了与会者的讨论。

      “能不能在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知识,这是人工智能促进教学改革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说。

      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俊看来,当前,人工智能主要是和知识要素相结合,是相对静态的,而要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需要动态的、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要利用好人工智能进行教学科研,需要高校教师提高人工智能素养。为教师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提供专题化的培训机会,是专家们对此提出的建议。北外已经建立了教师智能发展平台和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平台。

      “教师应从现在开始就去接触和应用,并且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发现更多的教学创新可能。”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杜雨津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在各地各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程度不一而足,已经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散落在互联共享的高教系统中,不管学校是否启动了相关建设工作,窥见时代“潮向”的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实践起来,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探索更多的路径和可能。(本报记者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