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北省高校思政网(通讯员 谭学文)近日,湖北民族大学组织各民族学生代表开展“石榴籽同心祭英烈”清明祭扫和“石榴花开映夕阳”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红色教育基地与社会服务一线,在庄严仪式中触摸历史根脉,凝聚信仰力量,在跨代际互动中进行青春对话,共绘团结画卷,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这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中切身体悟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3月27日,我校来自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百余名各民族师生代表来到恩施市方家坝烈士陵园,开展“石榴籽同心祭英烈 民族魂共铸中华志”主题实践活动。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退役复学学生木扎怕尔·木合塔尔身着戎装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向何功伟、刘惠馨等革命先烈行鞠躬礼,以庄严仪式缅怀英烈。
师生们绕陵聆听革命事迹,讲解员深情讲述何功伟狱中写下“为天地存正气”的绝笔信、刘惠馨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新疆学生贾濛轻抚纪念碑感慨:“从天山马兰到武陵忠堡,每一处红色印记都见证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谱。”藏族学生李拉昂错表示:“作为新闻学子,我们要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让先烈精神在融媒时代焕发新光彩。”维吾尔族辅导员艾尔肯·吾斯曼现场讲授“家国一体 民族团结”微党课,通过马本斋、小叶丹等事迹,阐释“五个认同”的核心要义,深化“家国一体”的信念,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理念入脑入心。

学校民族事务办公室主任谭学文表示:“将思政课堂搬到烈士陵园,就是要让各民族青年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根脉,这是最生动的铸牢教育。”
4月12日上午,我校各民族学生代表走进恩施市旗峰养老院,以“石榴花开映夕阳 青春铸魂传薪火”为主题,用多元文化表演架起代际沟通桥梁。活动以土家族《摆手舞》拉开序幕,冬不拉弹唱《民曲串烧》、快板《同仁堂》、舞蹈《莲湘欢歌》等节目依次上演,土家族《嗬嗬吔》的豪迈与藏族民歌的悠远交织,新疆、西藏学生带来的地域文化分享通过舞蹈、美食、服饰等形式,共同彰显中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演出尾声,全体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歌声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学生们与老人围坐畅谈,聆听岁月故事,分享成长感悟,年轻的手握紧沧桑的掌纹,温暖的对话让两代人的心紧密相连。
天山脚下的石榴红、雪域高原的格桑香、武陵山区的莲湘韵,在同学们的歌舞中汇成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绚丽图景。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何永红表示,活动让老一代看到了民族团结在青年中的生动传承,同学们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将各民族文化符号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教材,既是青春风采的展示,更是“多元一体”文化血脉的赓续。

两场主题活动虽形式各异,却共同构建了“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的思政教育矩阵。行走中铸魂,服务中凝心,烈士陵园里,学生在仪式教育中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必然”;养老院中,同学们以文化展演践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时代内涵。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深受触动,正如一名学生在活动日记中写道:“先烈用生命诠释信仰,我们用行动续写篇章。”
据悉,湖北民族大学持续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近年来通过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引导各民族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奉献的舞台”上增强文化认同。当青春力量与历史记忆共鸣、与时代使命共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深扎根,成为跨越地域、联结代际的精神纽带,化为赓续文化血脉、担当复兴大任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曹琳,夏梦晓,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