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质量监控体系 | 教学督导委员会 | 学生教学信息团 | 教学督评信息 | 重要文件 | 联系我们 | 教师发展中心
  欢迎访问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网站  今天是:
教学相长
• 教学相长
  |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开展2021年秋季学期大学生...
 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学...
 关于拟发展向梦丹同志为中共预...
 关于向梦丹同志被确定为发展对...
 关于对2020年秋季学期本科期末...
 关于开展2020-2021学年期中教学...
 关于对2019年秋季学期本科期末...
  | 常用链接 更多>>
 湖北民族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湖北省教育厅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相长 >>  正文 >> 
 
“好学”是教师“诲人”的前提

2017-03-24 08:42:18  来源:     点击数:

■“向教育传统致敬”系列评论之三

教师的“教”与“学”相伴相随,相互促进,“学”不单指向学生,也是为人师者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自身不断地进修业务,应该是一个常识。回顾我国数千年的教育史,“好学”一直是历代为师者坚守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常识”或“传统”在当下却面临挑战。

平时,我极少见身边的老师拿起或谈及任何一本教材之外的书。有一次,我和一些老师分享读书心得,讲座结束后,就听到隔壁办公室某老师高声说:“教书匠领这点工资,读什么书?神经病才读书!”我突然感到一阵羞愧,好像刚做了一件丢人的事。

此刻,我又想,倘若孔子活在今天,听见这话,将说些什么?会不会忍不住呼喊:“天之将丧斯文也!”

孔子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书匠。《论语》开篇即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又自白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他看来,教师的“学”是“诲人”的前提,也是职业快乐的源泉。古代另一位了不起的教书匠是朱熹。他提倡教师要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他身体力行,在为官与讲学的间隙,勤学苦耕,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影响后代深远。

孔子和朱子,均兼有名师与大学问家的双重身份。从他们身上,我们触摸到古代教师“好学”的优良传统。《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可见,教师的“教”与“学”相伴相随,相互促进,“学”不单指向学生,也是为人师者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教师的必修课,还有一个“德”字。孔子终生讲“修己”“克己”“正身”,围绕的圆心就是“德”,即个人的道德修养。身为教师的孔子,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安贫乐道,直道而行,乃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着等品质,足为世代师德楷模。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中,有两点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一是重视“自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二是强调“自省”。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后来朱熹也说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都说明了个人反省的重要性。

当前,国家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行为做出多方面要求,这是必要的。但这些规范都是些外在的强制性的规定。从这个角度看,儒家倡导的“自求”与“自省”,恰好是对《规范》的一种必要补充。

道德修养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自求”“自省”,知识的提升亦然。我还是年轻教师时,也漠视个人学习,理由是待遇低,高考成绩与读书不相干。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学习之于职业、之于生命的意义时,外界的逼迫往往是徒劳的。

无论是学而不厌,还是注重道德修养,这些教育传统到了近现代,在不少教师的身上依然延续着。民国时期教育的成功,重要原因在于,那时候从大城市到普通乡村,都活跃着一批好老师,甚至大师。他们学问深品行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钱穆中学毕业后,因家贫而辍学,到无锡的农村小学任教。但钱穆并未消极应付,他决心走一条自学成才之路——“一意自读书”。他白天上课,晚上静心苦读古籍。10年的农村小学教师生涯,钱穆博览古籍,奠定了深厚的国学根基。书画大家、著名学者启功也因家境艰难,初中毕业后就去从教。初登讲台时,他的恩师陈垣教他“上课须知”,其中一条是:字写不好,学问再大,学生先已看不起。一次,启功在批改作业,陈垣对他说:“学生的字比你的字好,你怎么给学生批作业呀!”启功深受刺激,从此发奋习字,终成一代书法大家,且在古典文学等领域卓有成就。

如今,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启功为北师大亲笔书写的校训。秀挺的一笔一划之间,让人仿佛看到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的教育传统在闪光。

(作者王木春,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2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学校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2013 湖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电话:0718-8437280
备案序号:鄂ICP备050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