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来得慢且缓,绵绵的细雨中夹杂着寒风。去年的白雪带走了大把的翠绿。少有的几颗嫩芽还在的风中颤抖地成长,生活的小城没有江南的水乡韵味却有小城独特的悠长。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那里的春天除了疯狂长大的植物们每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和隔壁的小孩总是趴在西窗,听着雨,应着风,笔,哗哗地在绘本涂鸦起来。奶奶家没有空旷的花园也没有清澈的小溪,而是一间不大不小的老房子。房子的主人搬走了,这间房子也许久没有人住,春雨绵绵,我总觉得他很孤独,因为我有隔壁家小孩陪他却没有;不过我也觉得他很优雅,因为我会和隔壁小孩争打架,而她不会。
雨刷拍打着墙,却没有把他刷白,倒是愈发的黑。渐渐地,他也成为了我们的画板,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蓝胖子、火影忍者、数码宝贝……”上面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雨下久了,小巷的水泥地多了排整齐的洞,像是雨与土地地控诉,也像是老房子的等待。我清晰地记得,从奶奶家门的最左边到右边有多少个雨洞,哪个雨滴最大,那个雨花溅起的最高……很喜欢看着雨滴沿着屋檐滴落的瞬间,倚靠着窗,眼巴巴地数着,等着。起风的时候更是会有奇妙的反应,一滴一滴在风中飘摇,整齐地扭动着腰肢。我有时候在想,她是不是穿着衣服,扭动身体。有时候她很着急,拼命地跑,跑累了,衣服慢慢安分下来;有时候她也会注意到人们,甩开衣襟,大地的人们会清楚的感受到衣服的质感,清冷而又温柔。像她是在说话……
如果他是一面画板,那春雨应该是有时间期限的画笔,乌云过后,阳光寻着小路,洒在他的身上时,只留着难以保存的痕迹,喃喃细语却以了声音。老房子和春雨就这样构成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我喜欢老房子的味道,喜欢带着经历、慢慢温和的老房子。喜欢雨,喜欢春雨夹杂着嫩芽的味道与生机。这个时候的雨,懂得老房子。
没有春雨的时候他还是那样发黑,呆呆的,没有活力。小时候总觉的他可能的阳光的关系不太好,或者是两个有很多的矛盾。阳光总是吝啬的,照得见他,却照不见他的心。我想老房子还是更愿意和春雨为伴,他孤独时,春雨和他逗乐,拍打他的肩膀,为他洗净尘埃,和他画画。他们相伴是清澈的,他在年复一年变旧,春雨却在一年一年给他带来新的痕迹和新生命的气息。
后来离开了这片土地,长大,慢慢明白,他和春雨喃喃细语的内容,他想要和我们说的内容。这些年,读书,或是去他乡,总会去逛一逛,找一找,和他一样的老房子,却只是驻足停留。他渐渐地成为一种记忆中的情节。慢慢懂得了他在呼唤,他在等待,也看着雨,就像我的爸爸妈妈等待外出的我,关心着我。每次春天,期待着春雨,好像会发生些什么,但感受中的下雨,总是和往常一样,只是多了一层思念。老房子只是从那时起就告诉着我:长大以后我就会离开,我会在年岁中听着雨,静静等待,孤独而又温和。
“西窗的雨轻轻地吟唱,那美丽年华今向何方。一如落叶 归后凄凉,凉风又扶转 伴作徜徉。西窗的雨轻轻地吟唱,我美丽年华 今向何方。愿若流水无心何妨,再化作云雨 某夜倚你西窗。”好妹妹的歌词在耳机里播放,今年的春雨来临,和以往一样来临。如同生命,和老房子一般,如天涯过客一般,老了,只是甩甩衣襟,望尽人生路,静静的等待。如春雨一般,一年又一年,一人又一人。带着过去的味道,又带着新鲜的气息。一个故事说完了,还有一个娓娓道来……
你看,春雨过以后,天空又变蓝。又是一个新的故事了……(责任编辑 柳志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