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阳光洒洒。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在球场上奔忙,灵动的身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阴影。而此时,谭宇老师正在为学生指导创新项目,我和同伴则漫步在林荫道上,校卫队训练的声音不经意传入耳中,一如我们的紧张心情……
当我们见到谭老师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其眉宇间略显疲态,但他温和的问候和亲切的话语,瞬间消退了我们心里的忐忑。
昏黄的阳光一点一点从窗子透射进来,茶杯热气氤氲,苦荞茶有着独特的香味,又有点苦涩的回味,似人生,苦中弥香。在这个安静地午后,谭老师开始与我们分享着他的故事。
“当时我就立志,一定要努力学习,跳出农门!”
“记得小时候帮家里做农活,在大太阳底下晒着,一些农活不会做,我就蹲在田边哭,当时我就坚定了要努力读书,跳出农门!”想起过去在农村的艰苦岁月,谭老师感慨万分。“我的父母都是在泥土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农民,自幼家庭并不富裕,快乐的童年记忆到如今似乎只剩下了忙农活时的劳累委屈。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母亲为了给我送米,追着车跑,结果累到吐血……。”“我这一辈子受我父母亲的影响最大,他们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处事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从谭老师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那位勤劳朴实却又执着的母亲,母爱永远都是那样无私伟大。
因为经历过农村的不易,谭老师更懂得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 “我上大学时很认真。那个时候,我们这批大学生都很勤奋,老师也都认真负责。我和室友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寝室里自习,基本上是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大学期间,我还担任着宣传委员一职,记得当时自己每天都背着一个帆布书包在校园奔走。” 苦难对于弱者是人生道路的绊脚石,对于强者却是前进的垫脚石。谭老师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属于后者。他艰苦奋斗、勤奋学习,是为自己挣了一份光明的前程,更为给父母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
1989年,谭老师毕业于利川市第五中学,被我校第一届本科专业——数学专业录取,成为当时利川五中班上唯一的一名本科生。1993年7月,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与出色的综合表现谭老师成功留校工作。2000—2001年,学校派他到华师进修,他抓住机会自费完成了区域经济专业硕士阶段课程的学习。凤凰涅槃,终获新生,谭老师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科研的价值在于它与教学的关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谭老师本科的专业是数学,却在经济学有了如今的造诣,这都归功于他自身的勤奋与学习时持之以恒的态度。他酷爱看书,平时备课的补充知识就是来自书房里的藏书,农民工创业与农村城镇化方面的书籍尤其居多,他认为阅读能开拓人的视野,一个观点的启发便能收获许多。然而,他为科研事业奉献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时间与精力。
“我收获最大的一个课题就是2007年参加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个课题历时四年,让我对科研事业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比如大型调查的组织以及注意事项等,后来我在这个课题成果的基础之上申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创新项目,作为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组织了一个团队到巴东三峡库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完成省级课题近20项,不断积累经验,2010年成功申报教育部课题,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关于科研,谭老师认为它的价值在于它与教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经济学的理论为科研提供支持,而书本上的理论也需要科研调查中的实际案例来润色,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
谭老师不仅自己对科研很重视,也希望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科研领域的领头人,谭老师当前正负责指导三个学生创新项目。对于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他表示非常高兴:“我认为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非常有意义,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锻炼,学会组织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类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活动,抓住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科研的方法、如何开展课题调查等,增强人际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个老师,要不断学习;一个学生,首先态度得端正!”
作为一名老师,谭老师认为一个好老师必备的三点是:丰富的知识,敬业爱业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同时,他认为大学老师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了解自己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才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案例来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由于我教的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这就需要我对这个内容相当了解,用尽量多的案例来让你们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的知识点,做到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谭老师认为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老师主导,老师和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能使教学效果更佳。谈到对学生的期望,他说道“:一个学生,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时刻记住学生的本职,珍惜学习机会。其次,要善于利用时间和图书馆资源,不断充实自己。再者,要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要懂得相处之道,对老师,家长常怀感恩的心。”正对在职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他又说道“:我认为,在职研究生在工作之余要把学习搞好,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像我带的研究生,我就要求他们要多看资料,写读书笔记。”
教育本身便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先律己方能育人。谭老师便是这样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规律的作息时间,严谨的工作安排,这些都是他从事教育的基石。但谭老师对待学生仍然充满关爱,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即使是顽皮的学生,他也能温暖关怀,抱以恒心。谭老师对自己未来也有着明确地目标,做博士后、期待出国留学等,开拓视野的机会。他也鼓励学生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的未来抒写出绚丽的篇章。
闲暇之余,谭老师选择运动来放松自己,与学生一起打打羽毛球,也是增进彼此了解的方式,而黄昏时分的散步,则是一份难得的惬意。他一直强调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好好地享受人生。当我们谈到假期的时候,谭老师总是忘不了工作,他表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希望能够到全国各地去了解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多做一些社会考察,将理论模型与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工作、休息两不误。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意稠。谭老师百年树人,无私奉献;教诲于心,如沐春风。他专注事业,坚持科研,正如春日田间恬淡静美的蒲公英,花罢成絮,随风飘扬,落地即生,为莘莘学子传播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责任编辑 唐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