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有28节课,双休日教授双学位课程,节假日忙教学实验室建设,他学在民院,教在民院,迄今为止,已有20年的教龄。在学生心中,他是严师,对待教学严谨,在老师眼中,他要求严格,对待工作认真。第二十八个教师节,他被我校评为“师德标兵”,他是我院《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和会计学双学位的主讲人之一,他就是现任我院副院长的王涛老师。
因学生再“造” 奋斗是一种财富
“教师是一个风险性很大的职业,作为老师,我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耽误了学生,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王涛
斯大林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王涛老师把自身的灵魂定位在对教师的信仰上。作为最后一届包分配工作的毕业生,1994年,王涛老师从我校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上大学时,我学的是理科专业,1993年,作为师资培养,我被学校选派到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进修学习,毕业后在学校从事会计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无法展开,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导致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显得很肤浅……”王涛老师发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时,他表现的很焦虑。“我觉得除了父母,老师是最具奉献的一类人,他们是真心希望他的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成为有用之才。教师是一个风险性很大的职业,作为老师,我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耽误了学生,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王涛老师语重心长,诚恳地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那个时候,环境比现在艰苦多了,那是我校只有现在文传经管这栋教学楼,从宿舍到教学楼都是土路,加上恩施多雨,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穿雨靴。”作为老师,王涛也和学生一样,常常穿着雨靴来上课,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王涛老师并未抱怨,而是一直坚持,直到土路修成水泥路。为了能够胜任教学,王涛老师只能在假期通过自学,拓宽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认识到自己距离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差距,担心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后,1997年,王涛老师决定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在会计行业的公认度最高、含金量最高,决定了就要努力奋斗,有动力才有压力。”在1997年,王涛老师在假期准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他把参加考试作为自己提升自己知识能力一种方法,通过考试各科的准备工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但是王涛老师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1998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王涛老师报考五门,参考三门,也只过了一门。“虽然只过了一门,但是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是一种财富。”王涛老师并没有气馁,选择继续考注册会计师。“记得1999年的暑假,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准备考试,特别有激情,虽然很苦,但是有一个团队,就感觉有一种归属感。”就这样,在和朋友们一起奋斗的过程中,王涛老师顺利地一次性地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余下四门课的考试,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的的全科合格证书。回忆起那些年奋斗的岁月,王涛老师感慨万千,但嘴角也露出满意的微笑。
与职业同“存” “严格”是一种爱护
“我觉得老师是最适合我的职业,只有在这个职业中,我有一种存在感,当听到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消息时,我会体味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感。” ——王涛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采访中,王涛老师对天津财经大学的于教授赞不绝口。于老师现今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了,但仍笔耕不止,钻心研究,2004年以来,于教授多次特意给我院邮寄来了他自己的著作和相关的书籍,一直受于教授的影响,王涛老师把于教授的精神传承在自己身上。于老师的一句,“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一定要有一种事业感”对王涛老师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也是王涛老师多年从教坚守的职业操守。“我觉得老师是最适合我的职业,只有在这个职业中,我有一种存在感,当听到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消息时,我会体味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感。”王涛老师从教多年发出了这样的感触。
王涛老师不仅自己在教师的职业中体味到了存在感,还认为这是老师们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作为我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王涛老师更是希望我院的青年教师有一种存在感。“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事业感和存在感,这是一种职业责任,有了这个基础,再注重教学中知识的积累,讲究教学的艺术才能站稳课堂。”在王涛老师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是“育人",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行为守则,要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注重脚踏实地,有自己的规划,注重平时的积累。“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理念,没有信念,遇到困难就会知难而退。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信仰,人的存在,一定要有价值。”
“王涛老师的讲的课很仔细,切入要点,今年的《中级财务会计》,我每节课都来了,听他讲课,我觉得一节课可以收获很多。”在采访中,王涛老师教过的《会计学原理》的一位学生讲到。在平时的课堂上,总会有其他班的人来听王涛老师的课,有的时候,其他院的同学也会慕名而来。在课堂上,王涛老师很严肃,他喜欢在课堂上出习题,一边讲一边看学生掌握的如何,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调整上课的进度。“王涛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授课方法。争取把每个同学都带动起来。”王涛老师班上一位学生评价。
“在课堂上和平时的教学工作,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其实是希望学生可以多掌握一些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王涛老师真诚地发出心里的呼唤。
为学校建设 劳累是一种坚守
“获得这个称号,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如果给我一个假期,最想做的,就是可以好好地休息下。”——王涛
从1994年留校任教到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到2007年担任湖北民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再到2010年担任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涛老师已经从事教学工作20年。20年的黄金岁月和青春年华,王涛老师见证了湖北民族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岁月也见证了王涛老师对我校的呕心沥血。
作为《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主讲教师,王涛老师一周就有14节大课,而周末,王涛老师又要讲授会计学的双学位课程,再加上备课和学院教学管理及相关活动,王涛老师一周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我们采访的期间,我们明显感觉到王涛老师的嗓子很哑,就连我们采访他,也是约了好几次才有时间。
2012年9月25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实验中心正式开放,实验中心建设的整体规划、建设成果、开放保障措施与近期建设项目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实验中心的一系列事项也都是王涛老师带领教师队伍在寒暑假期间完成的。
而当我们谈及到对此次获得师德标兵有什么感想时,王涛老师表现出很平静,“获得这个称号,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如果给我一个假期,最想做的,就是可以好好地休息下。”王涛老师道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责任编辑 黄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