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桂芳丽 牟晗 王道松/文 柳志杭/图)为了让通讯社新成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媒体宣传工作,同时,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10月20日晚,我院于修远楼5B403教室开展新闻培训讲座,10级文学与传媒学院毕业生、现恩施晚报记者刘德国,我院学生科老师赵慧翔应邀出席。美术与设计学院、林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等各院媒体前来聆听,本次讲座主讲人由刘德国担任。
活动现场
讲座伊始,现场播放白岩松的演讲视频。随后,刘德国分别就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两大方面展开论述。他表示校园记者是高校宣传阵线的主力军,能帮助扩大高校影响力和提高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他强调,校园记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直觉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信息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刘德国通过“蜂巢理论”、湖北大学生在寝室开理发店等事例表明新闻具有时新性、重要性、突出性、趣味性、反常性、接近性和时代性等几大特性。此外,他介绍新闻采访需要前期准备和采访方法,其中,提问、倾听、观察、记录和非语言符号五大采访方法是新闻采访必不可少的。
就新闻写作方面,分为标题写作、导语写作及人物通讯写作。刘德国以严复的“译事三难”为例强调信、达、雅同样适用于标题写作,并指出,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神达意的工具,应该真实准确,通顺简洁,优雅有文采;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花”,其作用是开篇传递主要信息,一眼便知;一见钟情,吸引观众;一锤定音,为全文定调。刘德国谈到人物通讯的总体要求是通过讲故事写细节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给出一篇题为“土家打工妹34岁迈进大学门”的人物通讯,表明描写人物需要突出个性,切忌写成人物小传等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刘德国传授经验
最后,赵慧翔为讲座作总结。她指出,学生记者应保持新闻写作的紧迫感,坚守新闻写作梦想。对于记者刘德刚的真诚分享,在座应“学而时习之”,在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上努力提高自身新闻采访及写作能力。(责任编辑 俞徐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