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

【暑期社会实践】赶场现象今非昨 旦复旦兮故事多

发布时间:2015-08-27 23:57:54  | 来源: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作者:刘慧 |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刘慧)近日,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赶场现象调查队深入恩施各乡镇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究民风民俗,传承民间文化,构建和谐乡村。8月16日,调查队一行五人在范生彪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第一个目的地------宣恩庆阳老街。

队员询问老街情况

团队合影留念

在简单观察和询问老街情况后,调查队采访了庆阳老街年龄最大的老人邵佩英,他今年84岁,双目失明三十余年的老人把老街上的情况详尽道来,如数家珍。调查队员从他的口中了解到,早年前,庆阳老街赶场十分闹热,销售量大,行当齐全,赶场的人络绎不绝。茶叶是庆阳的支柱产业,因出售茶叶获利,捧出好几位财主。随后,在庆阳村委会王主任的介绍下,调查队参观村委会办公楼,村委会紧跟着时代步伐,实施网格化管理,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成员们认真听取了村委会刘书记有关于老街发展的未来规划和开展的工作状况。刘书记介绍老街改造的十二字方针:“飞檐翘角、砖瓦白墙、木门木窗”,刘书记坚定的语气,让成员们对老街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8月19日,庆阳恰逢二、五、八赶场,调查队的成员们亲身体验庆阳老街的赶场,并通过与赶场的人进行交流,完成在宣恩片区调查问卷的填写。据悉,宣恩电视台特地来跟着调查队做采访报道,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并跟随调查队走访了庆阳周边的新农村水田坝、椒园乡人民政府、宣恩文体局、文物保护局、旅游局,并对旅游局副局长孙弘做了访谈。

8月22日,调查队结束了宣恩地区的走访调查,前往第二个地区——女儿会发源地红土石灰窑。期间,调查队完成两次访谈任务,感受‘女儿会’这一特殊的赶场形式。通过对张树猛老人和村委会张主任的采访,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女儿会对村镇发展的作用。最后,调查队在女儿会的故乡,亲身参与“以歌为媒 自由择偶”的节日盛会,感受着为恩施地区青年提供自由追求爱情的女儿会。

此次调查紧紧围绕在“美丽乡村 和谐乡村”的背景下,调查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分发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具体情况,寻求美丽乡村与赶场现象之间的联系,多看多学,努力为赶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责任编辑 赵帅帅)

copyright 2020 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鄂ICP备075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