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玲 廖艳 熊欢/文 肖倩/图)“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国家助学金政策,我的大学生活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11月29日晚,我院面向以那青、李东茂、莫兰芳等20余名贫困生为代表的国家教育助学金获得者感恩教育活动在四楼会议室举行,党委书记周腾蛟、院长张新平、团委书记赵慧翔出席了活动。
赵慧翔介绍了国家助学金的相关政策。于此同时,她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会议现场
张新平代表我院各部门对少数民族贫困生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祝福。他谈到,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要部分。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重要环节。他指出,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各项贫困生资助工作,切实保障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并不断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和感恩教育工作,使各项工作真正发挥“育人”效果。他强调,作为少数民族高校,我们应该相互团结,在民院这个大家庭中和谐相处,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希望受到资助的少数民族学生们奋发图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扭转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领导进行“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的2011级贫困生代表韦屿如是说,她因病住院做手术,父母却远在他乡。在她最孤苦无力的时候,学院领导及时送去了关心和帮助。“毕业后我一定不会忘记国家对我的资助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与帮助,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她对领导和老师关心与帮助的表示谢意。同时表示,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人成才,回报社会。
周书记作总结
周腾蛟为感恩教育活动作总结。他指出,我国各区域贫富差距大,且少数民族贫困生占据比例大,国家奖学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人才大国,并将向着人才强国努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当代大学生的努力。他希望学生们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文化知识,把国家资助真正变为学习上的一种动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责任编辑 马丽洲)